Mérieux Nutricicences

  1. 首页
  2. 新方法!预包装食品过敏原检测,赋能食品企业过敏原管控

新方法!预包装食品过敏原检测,赋能食品企业过敏原管控

根据2018年研究与预测中心的数据,过敏原已成为全球前十的慢性疾病,有2.5亿人对食物过敏,且一直呈上升趋势。

每年因食物过敏死亡的人数不断攀升,引发全球各国各地区的高度重视。

美食虽好,可不能乱吃。

预警数据

根据梅里埃营养科学集团覆盖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safety HUD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1月1日到2023年12月31日,共监测到近3000个过敏原标示不规范或者未标示的产品,相比2022年增长3%,以预包装食品、谷类烘焙食品、海鲜产品、肉类、糖果等为主。

通报的原产地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中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数据来源于梅里埃营养科学集团蓝皮书平台

常见的食品过敏原及危害

常见的食品过敏原有鸡蛋、牛奶、花生、坚果、鱼类、贝类、大豆和小麦等。这些过敏原可能导致人体出现过敏反应,症状可能包括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牛奶:

牛奶过敏是体内免疫系统对牛奶蛋白的过度反应,常见症状为皮疹、湿疹以及腹痛、腹泻等。

大豆:

大豆过敏则与大豆中所含的蛋白质有关,常见症状为恶心呕吐,同时还会伴有皮肤瘙痒和起红疹的情况。

小麦:

小麦过敏可能是指人体对小麦中的特定成分过敏,如小麦中的麸质,常见症状为皮肤瘙痒、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坚果:

坚果类过敏通常是因为人体对坚果类食物中含有的植物蛋白过敏,常见症状为皮疹、皮肤瘙痒等。

花生:

花生过敏则通常是因为对花生蛋白过敏,常见的症状有咳嗽、哮喘、发热等。

鱼:

吃鱼过敏与个人体质和皮肤免疫功能相关,部分人群体内缺乏分解鱼肉中所含蛋白质或组织胺的酶,导致鱼肉里的蛋白质或组织胺未被分解,从而出现过敏反应。

……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要求

欧盟、美国、澳新、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均要求在包装上强制标识过敏原,我国目前仅是推荐标识。不过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最新的征求意见稿中已是强制标识,虽尚未实施,但强制标识已成为必然趋势,建议国内食品企业未雨绸缪。

国家/地区过敏原种类标识要求
欧盟14类:含麸质的谷类、甲壳类、蛋类、鱼类、花生、大豆、奶、坚果、芹菜、芥末、芝麻、羽扇豆、软体动物及其制品、浓度>10mg/kg或10mg/L的二氧化硫和亚硫酸盐强制标识
美国8类:奶、鸡蛋、鱼类、甲壳贝类、树生坚果类、小麦、花生、大豆强制标识
澳新8类:含麸质的谷类、甲壳类、蛋类、鱼类、乳及其制品、花生大豆及其制品、浓度≥10mg/kg的亚硫酸盐、坚果芝麻及其制品强制标识
加拿大10类:坚果、花生、芝麻、含麸质的谷类、蛋类、牛奶、大豆、甲壳类、贝类、鱼类强制标识
日本7类:虾、蟹、蛋类、牛奶、小麦、荞麦、花生及其制品强制标识
韩国18类:蛋类、奶、荞麦、花生、大豆、小麦、鲭鱼、蟹、虾、猪肉、桃子、番茄、核桃、鸡肉、牛肉、鱿鱼、贝类及其制品、亚硫酸盐残留量超过10mg/kg强制标识
中国8类:含麸质谷类、甲壳类、鱼类、蛋类、花生、大豆、乳类、坚果及其制品推荐标识

目前常见的过敏原除了麸质和亚硫酸盐外,都没有阈值,所以过敏原的标识显得尤其重要,尤其需要关注可能存在的交叉污染,规避食品安全风险。

食品企业预防措施

对于食品企业而言,严格管控食物过敏原,才能保障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

生产环节:

通过以下方式防止产品被“外来”过敏原交叉污染:

  • 控制原材料的供应、储存和处理
  • 控制生产计划
  • 制定专门的清洁程序

加工环节:

将过敏原风险评估纳入食品安全管理:

  • 实施与过敏原风险相关的特定供应商管理评审
  • 识别过敏原料和生产线,以确保适当隔离
  • 为含有标签上未标明的主要过敏原的产品制定适当的召回制度
  • 遵守相关标签法规:产品标签上应包含适当的警告

流通环节:

系统检查产品标签和警告

服务方案

作为全球领先专注营养与健康领域的三方机构,梅里埃营养科学(中国)可以为食品提供以下针对过敏原的服务方案:

检测:

检测过敏原检测基质检测方法资质
麸质、甲壳类、蛋类、花生、大豆、乳制品、扁桃仁、腰果、榛子、巴西坚果、夏威夷果、开心果、胡桃等预包装食品、生产原料、环境采样等SN/T 5655-2023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 预包装食品致敏原免疫分析法部分获得CMA/CNAS认可
花生、麸质、荞麦、蛋、大豆、坚果类、鱼类、羽扇豆、芥末、芹菜、甲壳类等食品、环境、涂抹、淋洗水等内部定性/定量方法 (ELISA、PCR等)部分获得CMA/CNAS认可

标签: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要求提供标签审核服务,包括过敏原声明

验证:

线上过敏原清洁验证(包括方案设计、实施、总结报告及管控建议)

如有相关需求,欢迎联系您的专属业务伙伴或致电400-645-8088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