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运会开幕在即,赛事筹备进入冲刺阶段。然而,近年来我国运动员因非故意摄入食源性兴奋剂导致的药检阳性事件屡有发生,引发广泛关注。肉类中残留的克伦特罗、营养品中掺杂的利尿剂与刺激剂,以及含去甲乌药碱的天然食材等,均可能成为运动员职业生涯的“隐形雷区”。
为保障赛事公平性与运动员健康,我国发布了《大型赛事食源性兴奋剂防控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从供应链监管、检测技术到风险物质清单等九大维度构建防控体系,为赛事食品安全筑牢防线。
食源性兴奋剂:分类解析与风险溯源
食源性兴奋剂指通过饮食途径无意摄入的禁用物质,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内源性与外源性两大类:
1. 内源性兴奋剂
源于食物天然成分,需警惕以下高风险物质:
- 去甲乌药碱(β2-激动剂):天然存在于花椒、香叶、桂皮等香辛料中,可能引发β2-激动剂类药检阳性。
- 咖啡因:咖啡豆、茶叶及功能性饮料中高剂量存在,虽未被WADA明确禁用,但过量摄入可能干扰运动员代谢平衡。
2. 外源性兴奋剂
由人为添加或污染引入,风险更高且隐蔽性强:
- 非法添加类:如养殖环节滥用瘦肉精(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或合成类固醇(诺龙),导致肉类及内脏残留。
- 加工污染类:包括黑作坊生产的能量棒、减肥药中掺杂苯丙胺类刺激剂,或罂粟籽制品中吗啡成分超标。
高风险清单
基于《指南》及WADA禁药清单,食源性兴奋剂主要涵盖以下种类,其典型物质及污染途径如下:
类别 | 典型物质 | 主要来源 |
β2-激动剂 | 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特布他林 | 动物呼吸道疾病治疗药物残留; 畜牧业非法饲料添加剂(如瘦肉精); 猪/牛内脏及肌肉残留 |
β-阻断剂 | 普萘洛尔、阿替洛尔 | 镇静类兽药残留;功能性食品或保健品非法添加; 环境污染及食物链传递 |
代谢调节剂 | 曲美他嗪、氯米芬、美度铵 | 促生长繁殖类兽药或养殖业非法使用; 食品加工或储存污染 |
蛋白同化制剂 | 诺龙、睾酮 | 受污染肉类(激素注射动物); 非法增肌类营养补充剂 |
利尿剂 | 呋塞米、氢氯噻嗪 | 减肥茶、草药产品; 用于掩盖其他兴奋剂代谢 |
糖皮质激素 | 地塞米松、泼尼松 | 兽用抗炎/促生长药物残留; 动物肝脏及乳制品 |
监管要求
根据规定,大型赛事组织方应严格挑选供应商,对涉及的肉食品、蛋制品、乳制品、水产品、香料调味料、营养品等,要求提供兴奋剂检测检测报告,以免发生因误食食源性兴奋剂导致的违规事件。
梅里埃营养科学:专业检测护航赛事安全
作为全球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权威机构,梅里埃营养科学(中国)依托领先的检测技术,为赛事供应商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 检测覆盖全面:支持猪牛羊肉、禽类、蛋奶、水产品、香辛料等全品类检测,精准筛查《大型赛事食源性兴奋剂防控工作指南》包含的55项禁药物质(13种β-激动剂、4种β-阻断剂、14种蛋白质同化剂、9种糖皮质激素、12种利尿剂及3种代谢调节剂),完全符合指南要求和限量规定。
- 高效响应:检测周期5个工作日,助力企业快速获取合规证明。
- 增值服务:可提供风险评估、供应链审核及合规培训,系统性降低食源性兴奋剂风险。
全运会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食品安全的试金石。建议赛事相关企业即刻行动,通过科学检测与合规管理规避风险。
如有相关需求,欢迎致电400-645-8088或联系您的专属业务代表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