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园艺达人们,想要作物长得好,科学检测很重要,采样方法更重要!靠谱的采样流程才能带来准确的分析,帮你精准施肥、科学管理~
毕竟,采样不准确,分析全白费↓↓↓
- 所采集样本的成分应与调查对象的平均成分相符;
 - 样品应在采样后一周内处理完毕。
 
如果不符合这些条件,分析就没有价值,甚至可能会导致错误的施肥。
首先请记住这几个通用原则:
- 每个调查对象都必须单独采样,切勿从多个不同的温室中混合采样。
 - 在非常大的温室中,最好分别采样(每个样本最多 1 公顷)。
 - 使用多种不同的栽培基质时,必须分别采样。
 - 作物生长异常或土壤剖面成分有差异的地点不应包括在从温室其他地方采集的样本中。
 - 必须对样本进行适当的监管。
 
此外,提前咨询工作人员,提供与样本相关的信息(水质信息、土壤类型、目标作物等),才能获得更精准的肥料建议哦!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从水源、营养液、盆栽基质和温室土壤四种类型为您提供采样建议,搬好小板凳一起学习吧!
水源采样
- 采集来自水池或地表水的水样时,应将采样瓶放入水中足够深的位置(至少25厘米处)并装满采样瓶。
 - 通过管道输送的水,如自来水和地下水,在采样前应先让管道供水一段时间(至少15分钟)。
 - 应使用一个干净的采样瓶(0.5升)进行装样,并避免阳光直射,这可以防止pH值上升和藻类生长。
 - 如果要测定总铁含量,则需要采集两瓶完全装满且密封良好的样本。
 - 对于其他产水的设备,如过滤设备和冷凝器,也应遵循同样的程序。
 - 对于所有类型的水,如果水的电导率(EC)发生变化,建议重新采集水样。对于地下水,至少每年检查一次其成分。
 
营养液采样
- 从人工基质中采集作物根际营养液样本时,应在待采样的区域(最大1公顷),至少选取40个点来抽取营养液,用干净的采样瓶(0.5升)保存并完全装满。
 - 在采集样本后,应立即用黑色塑料或其他不透光材料遮蔽采样瓶,防止阳光照射。
 - 由于根际环境有限,因此建议每两周定期采集营养液样本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 由于水培中很少或没有使用基质,在采样时可以直接收集循环营养液。对于营养液被再次利用的封闭栽培系统,如果淋出百分比为30%及以上,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在那些从基质中抽取水分很困难甚至不可行的栽培区域中,可以收集渗出的营养液,但至少平均有10%的灌溉水被淋出。
 
盆栽基质采样
- 针对盆栽作物可以使用一种专门开发的短柄钻头进行采样,必要时可手工采样。
 - 盆中最上面1–2厘米不应包括在样品中。若表层干燥,最多可至盆高的四分之一以下采样。
 - 在使用滴灌的条件下,应在滴头下方采样。
 - 为获得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至少需打40个孔,收集0.5-1升基质,装入塑料袋中密封保存。
 - 建议短周期作物每两周采样一次,长周期作物每四周采样一次。
 
温室土壤采样
- 可以通过一种专用的长柄钻头采集土样。
 - 收集一份土样需要至少40个钻孔点,这些点应尽可能均匀且规律地分布在要采样的区域。
 - 一般情况下,土壤采样深度为25厘米,如果种植有多年生作物或土质有偏差,则可额外对25-50厘米的土层进行采样。
 - 一份土样(约1千克)收集好后用塑料袋密封保存,防止干燥。
 - 使用滴灌时,应在滴头下方进行采样。
 - 对于养分测试,第一次采样是在播种后的2-3周,以检查前期的施肥情况。在种植期间,根据作物生长季节的不同,建议每间隔1-2个月进行一次采样。
 
采样虽小,学问很大。科学管理从取样开始,和梅里埃营养科学(中国)一起种出更健康、更美味的温室作物吧!
如有相关需求,欢迎联系您的业务代表或致电400-645-8088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