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黄曲霉毒素对人类和家畜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
- 黄曲霉毒素是由世界各地自然生长的某些真菌(霉菌)产生的有毒物质,会污染粮食作物,并对人类和家畜造成严重的健康威胁。
- 黄曲霉毒素也造成重大经济负担,估计每年会毁掉全世界粮食作物的25%或更多。
大多数人类暴露来自坚果和谷物
- 主要有两种密切相关的真菌产生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黄曲霉毒素:黄曲霉和寄生曲霉。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一般存在的有利条件下(包括高温和高湿度),通常在死亡和腐烂的植物上发现的这些霉菌可侵害粮食作物。
- 干旱、昆虫损害和储藏不良也可导致更多的霉菌出现,尤其是在更温暖的地区。
- 在自然界中发生的黄曲霉毒素有若干种(14种或更多),但四种——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对于人类和动物尤为危险,因为它们已经在所有主要的粮食作物中被发现;但大多数人体暴露来自受到污染的坚果、谷物及其衍生产品。此外,黄曲霉毒素M1(AFM1)是黄曲霉毒素B1(AFB1)的代谢产物,在大量接触黄曲霉毒素的地区可以在牛奶中见到。随后,人类可能会通过牛奶和奶制品(包括母乳)接触到这种黄曲霉毒素,特别是在将质量最差的谷物用于动物饲料的地区。
- 粮食作物在收获前后都可能受到污染。黄曲霉毒素的收获前污染主要限于玉米、棉籽、花生和树坚果。收获后的污染可以在咖啡、大米和香料等各种其它作物中发生。在有利于霉菌生长的条件下(温暖和潮湿的储存环境),储存不当通常会导致比田间发现的污染水平高得多的污染水平。
长期接触可以造成严重的健康后果
长期或经常接触黄曲霉毒素有若干健康后果,包括:
- 黄曲霉毒素是强效致癌物质,可能影响所有器官系统,特别是肝脏和肾脏;这些毒素可引起肝癌,并且与其它类型的癌症有关——已知AFB1对人类致癌;在感染乙肝病毒(HBV)
- 的情况下,黄曲霉毒素引起肝癌的效力显著增强;
- 黄曲霉毒素对细菌具有致突变的作用(影响DNA),具有遗传毒性,并可能导致儿童出生缺陷;
- 儿童可能会发育不良,但这方面数据尚有待确定,因为其它因素也会导致生长缓慢,例如社会经济地位低下、慢性腹泻、传染病、营养不良;
- 黄曲霉毒素可导致免疫抑制,因此可能会降低对感染因子(如艾滋病毒、结核病)的抵抗力。
急性中毒可危及生命
- 大剂量的黄曲霉毒素可导致急性中毒(黄曲霉毒素中毒),并可危及生命,通常是通过损害肝脏。自1960年代以来,在人群中观察到急性肝功能衰竭暴发(黄疸、嗜睡、恶心、死亡),被认定为黄曲霉毒素中毒。最近,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在2016年夏天报告了黄曲霉毒素造成的死亡。成人比儿童更能容忍急性暴露。食用含有黄曲霉毒素浓度为1 mg/kg或更高的食物有可能引起黄曲霉毒素中毒。根据过去的暴发情况估计,在1-3周的时间内每天摄入20-120 μg/kg bw(1μg是十亿分之一[1×10-9]公斤)的AFB1是剧毒的和潜在致命的。
在动物中,黄曲霉毒素可造成各种不良影响
- 在禽类中,黄曲霉毒素的影响包括肝损伤,繁殖力和生殖效率受损,产蛋量下降,蛋壳质量低劣,胴体品质低劣和疾病易感性增加。猪也受到黄曲霉毒素的高度影响,慢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肝损伤。对牛的影响,主要症状是体重增长减少以及肝和肾损伤;牛奶产量也会减少。代谢黄曲霉毒素的不同形式的酶(例如细胞色素P450s、谷胱甘肽S-转移酶)被认为是造成不同动物对黄曲霉毒素毒性影响敏感性不同的原因。
收获前后都需要控制黄曲霉毒素
- 收获前后都需要控制措施。在收获前控制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最长期和稳定的解决方案是提高作物抵御真菌感染和/或防止真菌侵害后产生黄曲霉毒素的能力。这可以通过植物育种或通过相关作物的基因工程来实现。但是,这些过程费时费力。需要有效、可持续和普遍适用的收获前干预战略。
- 在收获前减少黄曲霉毒素的一项策略是使用非产毒黄曲霉分离物进行生物控制,已获得显著关注。非产毒菌株与天然存在的产毒菌株占据相同的生态位,并且能够竞争和置换产毒菌株。这种方法已被用于美国的棉花、玉米、花生、无花果和开心果、非洲的玉米以及澳大利亚、阿根廷和中国的花生等作物。该策略也被用于泰国的玉米,以测量这种处理方法在收获前和收获后的有效性;结果很有希望,但不一致。
- 收获后的干预措施包括采取预防措施以便维持适当的储存条件(水分、温度、机械或昆虫损害以及通气等),这些条件会影响霉菌造成的污染和毒素。其它措施,例如化学除污或使用肠道吸附剂,可用于从已被污染的食品中清除黄曲霉毒素。
控制黄曲霉毒素需要综合的方法
- 总的来说,为了降低风险,需要对黄曲霉毒素从田间到餐桌的所有阶段都进行控制的综合方法。这种方法包括有针对性的植物育种、增强寄主植物的抵抗力以及生物控制方法,加上收获后的技术,例如对可能受影响的作物产品进行适当的干燥和储存,开发适当的替代用途以使受损作物的价值至少还能得到一些经济回报。
- 因此,消除污染源,促进更好的农业和储存技术,确保有足够的资源用于检测和早期诊断,执行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向消费者及小农户和自给自足的农民提供信息和教育,促进更好的家畜饲养和管理,并建立个人防护的一般意识,是国家当局可以帮助控制黄曲霉毒素的一些方法。
消费者可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风险
- 发霉的食物可能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因此在食用时可能有害。霉菌不仅在表面上生长,而且可以渗入食物深处。为减少接触黄曲霉毒素,建议消费者:
- 仔细检查全谷物和坚果中是否有霉变,并丢弃任何看起来发霉、变色或萎缩的东西;
- 购买尽可能新鲜、在尽量离家近的地方出产且未经长期运输的谷物和坚果;
- 只购买知名品牌的坚果和坚果酱——加工或烤制也不能完全杀灭黄曲霉毒素霉菌,因此可能出现在花生酱等产品中;
- 确保食品得到适当储存,在使用前不会长期保存;
- 力图确保饮食多样化;这不仅有助于缓解黄曲霉毒素暴露,而且可以改善健康和营养。缺乏膳食多样性的消费者需要特别注意将大量接触黄曲霉毒素的风险降至最低。例如,在人们从玉米中摄取每日大部分热量的地区,报告的黄曲霉毒素暴露很广泛;这种食品通常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需要在收获前后妥善处理。
食物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 梅里埃营养科学(中国)可提供,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等的检测服务,保证您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再为黄曲霉毒素困扰。